更新时间:2020-05-06
痉挛肌低频治疗仪(以下简称治疗仪)是采用微电脑控制的低频脉冲物理治疗仪,具有4组输出,每2组输出由一个工作单元控制。该治疗仪分别刺激患者的痉挛肌和对抗肌,使二者交替收缩,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,并提高拮抗肌的肌力,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。该治疗仪具有如下特点:
免费咨询:13601161667
KX-3C型 痉挛肌低频治疗仪
1 概述
1.1 KX-3C型 痉挛肌低频治疗仪(以下简称治疗仪)是采用微电脑控制的低频脉冲物理治疗仪,具有4组输出,每2组输出由一个工作单元控制。该治疗仪分别刺激患者的痉挛肌和对抗肌,使二者交替收缩,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,并提高拮抗肌的肌力,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。该治疗仪具有如下特点:
1.2 环境条件为:
a) 环境温度:5℃~40℃;
1.3 工作条件为:
1.4 基本参数:
2 适用范围
该治疗仪刺激痉挛肌和对抗肌,使二者收缩,治疗痉挛性瘫痪和开展电刺激、电体操。
3 禁忌症
以下情况请勿治疗:
4 治疗原理
4.1 一个单元中A、B两路低频脉电流IA、IB。见图1。
其中:
TA —A 路电流的脉冲宽度;
TB —B 路电流的脉冲宽度;
T — 周期;
IA、IB — 分别为A、B两路的输出电流强度;
T1 — B 路脉冲电流比A路脉冲电流晚出现的时间,称为延迟时间或延时时间。
从图1可以看出A路脉冲先出现,随后经过T1秒钟时间B路脉冲出现。A路电流用来先刺激痉挛肌的肌健,使神经肌梭兴奋,通过反射使痉挛肌本身受到抑制;B路电流再刺激它的对抗肌的肌腹,使对抗肌收缩,通过两组电流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。脉冲电流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出现,利用交替电刺激缓解痉挛。
4.2 电针灸
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个穴位之间再施加一定的脉冲电流,可以增强针灸的刺激作用,这种治疗称为电针灸。方法是:根据治疗部位,选择适合的针灸针,用卫生酒精棉球和患部之后,将一组两枚针灸针插入患部,再将所配备电针夹子分别夹在这两枚针灸柄上,然后缓慢调节输出电流,达到患者所需治疗剂量。如果病人惧怕针,可选择电极片治疗。
4.3 电按
普通摩的作用是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,减轻肌肉的疲劳感,达到放松神经和减轻酸痛的感觉。电摩是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,临床应用表明低频脉冲电流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调节肌肉的紧张度,抑制疼痛,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起到电按的作用。
5 主要技术指标及对附件的要求
5.1 输出波形:A、B两组输出均为无极性双向不对称脉冲。5.2~5.6所列参数有效的负载阻抗范围是:500Ω~1.2kΩ,超出此范围,将会影响最大输出强度值。
5.2 脉冲周期:输出脉冲周期从1s~2s连续可调,允差±15%。
5.3 脉冲宽度:输出脉冲宽度从0.1ms~0.5ms连续可调,允差±30%。
5.4 延时时间:B组输出脉冲比A组输出脉冲延时出现,延时时间T1从0.1s~1.5s连续可调,允差±15%。
5.5 输出强度:A、B两组输出脉冲电流峰值Ip从0~99mA连续可调,最大输出值允差±15%。
5.6 定时时间:定时时间分为5min、10min、15min、20min、25min、30min六档,允许偏差±5%。
5.7 误调指示功能:当调节不当,使得脉冲周期小于或等于延时时间情况下,治疗仪上有误调指示“T1>=T?”。
5.10 导电橡胶电极应满足:
a)尺寸:方40mm×80mm;圆Φ40mm;小圆Φ20mm(选配件);小锥形:40mm×12mm(选配件)误差均为20%;
b) 应为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。
5.11 粘贴电极(选配件)应满足:
a)尺寸:40mm×40mm,尾线套内径:2.5mm。误差为15%;
b) 应为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。
5.12 电针线一端是接电极线插针的尾线套,另一端是外有塑料套的夹毫针的金属鳄鱼夹。需用户外购的毫针,应是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。
7 操作说明
7.1 连接电源:将随机配备的电源线插入治疗仪后面板的电源插座中,再将电源线插头插入带有接地保护的外部电源插座。
7.2 打开电源开关:电源开关上符号“O”表示关,“ ┃ ”表示开。打开电源开关后,治疗仪开始蜂鸣并显示欢迎词,随后显示“A路电极放在痉挛肌两端肌腱处。B路电极放在其对抗肌的肌腹”。然后蜂鸣声停止,治疗仪进入设置界面。
7.3 固定电极:电极连接见说明书后的附图1,将电极线主插头插在输出插口上,插入前,插头凸部一定要对准插口的槽,然后再将其咔的一声推入。
13601161667
13601161667